您的位置: 首页> 精神文明
“互联网+志愿服务”:庐阳志愿服务新形式
2015年11月10日 20:04 来源:庐阳发布     作者:本网通讯员

社区孩子大跳骑马舞.JPG

日前,由庐阳区“志愿庐阳”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办、万家热线协办的2015年度庐阳区志愿服务系列评选活动已经进入招募期,此次活动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

自2014年“志愿庐阳”建设开始以来,庐阳团区委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工具,推动共青团自身改革创新,促进了服务形式的新发展,也为此次评选活动奠定了基石。

庐阳区在2014年建立了“志愿庐阳”门户网站,网站建立之后,不仅解决庐阳区志愿服务资源浪费与匮乏共存、志愿者服务供需信息不对称等诸多情况,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规范志愿者个人和组织注册程序、及时准确发布活动信息、微心愿网上对接认领等,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开展。

利用“互联网+”新模式,搭建新的交流沟通的平台,使得信息共享、沟通顺畅,志愿服务高效便捷。截止日前,庐阳区共有注册志愿者4.1万余人,志愿者服务站20个,社区志愿服务广场36个,志愿服务队182支。2014年以来先后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四百余场,受益群众十万余人,成为弘扬志愿精神、服务城区建设、解决百姓需求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种新形式的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服务体系,将服务与广大市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志愿服务的“零距离”。

开发手机APP软件 建立志愿服务O2O工作体系

2015年3月4日“志愿庐阳”积分APP软件在全省率先试点使用,线上,志愿者组织负责人通过手机直接发布活动、组织报名,有效扩大活动影响和社会参与。线下,活动管理员在服务现场志愿者扫码计时,服务经历自动记录并将终身保存,实现注册志愿者服务时长、服务内容电子化记录、管理与查询,显著提升志愿者参与热情和认同感。

据悉,目前使用“志愿庐阳”积分APP的以中、青年志愿者居多,他们受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行为方式、思维逻辑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服务形式和沟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他们的服务可能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因此采用新形势的工作体系也是迫在眉睫。

自上线8个月以来,已有上万名志愿者安装注册,软件内成立下属志愿组织121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62次,累计公益时间48576小时,真正让参与志愿服务变得“触手可及”。

整合志愿资源、建设创新阵地实现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

为使“志愿庐阳”的志愿服务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庐阳区对原有的志愿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涉及教育、医疗、环保、文化等行业领域,整合之后组建了21支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伍。

成功引入胡文传爱心服务总队、合肥市志愿者之家、华益儿童服务中心,推动公益组织和高校学院与地方签约结对,使得庐阳区的市民能够享受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并邀请上海、深圳专家团队开展能力提升训练营,覆盖3000余人,培育一批骨干志愿服务队伍。

庐阳区建有全省最大区属社会组织创新园,已有22家社会组织入驻;打造区级公益主题广场,升级建设庐阳区志愿者服务中心。联合上海飞扬华夏、恩派公益中心等,共同策划实施志愿活动,社会组织成为公益活动、服务项目的策划者和创意来源。

自从“志愿庐阳”开始建设以来,庐阳区为进一步优化志愿服务,多措并举,使得志愿服务越来越好、越来越精。

完善激励机制 加快志愿活动项目化建设和运行机制

为加快志愿活动项目化建设和运行机制,庐阳区成立以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指导庐阳区志愿服务工作。结合庐阳区“一线为民工作法”等平台,发挥志愿服务优势,将党员、干部带头参加志愿服务形成制度。

除对志愿者队伍进行建设之外,庐阳区还完善了志愿服务奖励机制,出台了《庐阳区星级志愿者认定办法》及庐阳区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评选表彰办法,对先进集体和优秀项目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尝试通过政府有偿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行为的形式,推动项目化建设。

先后形成一线驻点、“邻里守望”、“小义工”、“杏树花香”、“海棠红•微心愿”、“七彩树”、爱心课堂、“公益系列大讲堂”等一批品牌活动和项目,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华益儿童服务中心“边城”公益项目入围第二届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

庐阳区团区委在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和共青团工作转型中做积极探索,将互联网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对服务形式进行了创新和改革,推动志愿服务的新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 庐阳区 互联网 志愿

庐阳全媒体
  • 庐阳区官网
  • 官方微博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