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媒体看庐阳
据人民日报 | 庐阳崔岗:艺术与村庄共生长
2016年01月05日 13:2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孙振

re_568b44a2c46fc

参加崔岗市集的书法家书写对联赠送村民和游客。杨洁摄

几声鸡鸣,几声犬吠,划破了拂晓的宁静,崔岗,这个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的偏僻小村,又迎来一天的喧闹。1月2日是新年的第二天,这里上演了乡村版的“年货节”,不少游客慕名赶来,买一点儿乡土年货,淘几件手工玩意儿,欣赏着涂鸦艺术。

从2012年第一位艺术家光顾,到目前陆续一批艺术家进驻,原先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在艺术与村民、游客的各种互动中,正一点点改变着。

自然生长

被边缘的乡村让艺术家一见倾心,一间间乡间老屋被装饰一新,一个个艺术家陆续进驻

几年前,崔岗这个仅有1300余人的“弹丸”小村,有点“不招人待见”:因靠近水源保护地,几乎没什么企业入驻;又因是岗地(类似丘陵地带),不能机械化作业,土地收成不高,村里不少青壮年都选择进城打工。

但这个普通,甚至有些贫瘠的村子,却引来不少艺术家。

去往崔岗的柏油小路,依着高低不平的地势,一路蜿蜒曲折,起伏延伸,两旁的杨树错落有致,郁郁葱葱,而村子紧邻合肥水源地董铺水库,天然岗地,景色别致。

2012年6月,自由艺术家谢泽第一次来到崔岗,便一见倾心,没几天工夫,谢泽找了个闲置小院,和村民谈好价格,成为了这里第一个入驻的艺术家。

谢泽将这个小院命名为“瓦房”,在他看来,瓦房代表原生态的居住环境,远离城市的喧嚣嘈杂,有一种乡土气息的回归。

而这份原生态,不光吸引了谢泽,“刚来时我策划了一期个人作品展,没想到来了100多人,车辆把村口都堵了,很多人打听还有没有空房。”谢泽说。

凭着口口相传,柴院、环艺坊、素陶工社……一间间乡间老房被装饰一新,一个个艺术家陆续进驻。

“蹭饭了,蹭饭了,鸡蛋角、炖土鸡、一品锅……”艺术家旌阳一声招呼,小小的“柴院”马上来了人气。平日里,艺术家与村民之间,就在这种彼此串门、蹭饭中交流了情感,拉近了距离。

“都市里的高楼广厦,即便邻里间也往往互不相识,但在乡村,远亲不如近邻的乡土情谊很浓。”谢泽说,“你来我往,其乐融融。”

“在这儿可以享受慢下来的生活,心境变得惬意安静。”在旌阳眼中,灶台上升起的炊烟,朋友聚在一桌谈笑,小孩子满院子乱窜,人的自由天性得到释放。

和他一样,不少艺术家在这种艺术化的生活中体味着乡村美好。“夜晚躺在院子的角落,能看到满天的繁星。”旌阳说。

共享艺术

乡村小学有了艺术指导,村民有了房租、旅游收入,曾经衰败的乡村开始旺起来

不同于宋庄等大都市里的艺术村,崔岗村没有太多的职业艺术家。“只有一些有趣的人、时尚的人、咧着嘴笑的人,他们没想着靠作品赚钱,而是抱着‘玩’艺术的心态,和所有人一起乐呵。”谢泽说。

作为崔岗市集的发起人之一,素陶工社创办人王菊生认为艺术并不专属于“大家”“大师”。

“不只是专业学美术、制作的人才能搞艺术,发起崔岗市集,就是要给每个热爱、喜欢它的人搭建平台,让艺术可以在市集上‘叫卖’。”在王菊生看来,市集上,一个小手工作品的展示推介,一首街头小调的表演传唱,都是生活化的草根艺术,散发着无穷魅力。

被带动起来的乡村艺术生活,很热闹,很丰富。

崔岗村村支部书记崔光龙介绍,艺术家的工作室必须在规定时间向游客开放。而如今每逢假日,村里总能看到游客三五成群,或到绘画工作室欣赏素描,或到摄影展厅品评作品,或到音乐小屋听听原创音乐,饭点儿时再来一份徽州一品锅,好不惬意。

此外,艺术家还会常到乡村小学做活动,讲几堂公开课,小朋友也能到他们的工作室参观。三十岗乡副乡长杨洁介绍,和市区相比,乡村学校教学设施、资源相对有限,通过艺术家和学校的对接,小朋友也能够直接触摸艺术。

“接受艺术的熏陶,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重要性不次于学好数理化。”王菊生平日里自己会做些素陶瓷器,邀请小朋友来这儿参观,“很随意,提前预约一下就行。”

离柴院不远,崔家食府开得有声有色,游客来了少不了尝一口这儿的卤鹅、鱼肉饺,老板李进算了笔账:每周营收2万块钱,每月进账8万多,除去人工、食材等成本,每月能挣15000多块钱,这比在外打工两三千块钱的工资翻了好几倍。

而村民张立新,则成了安徽走马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在周边搞起了农业采摘等生态旅游,“一年能拿七八万分红,收入不低同时还能照顾家人。”张立新说。

虽然规模不大,但村里开始有人回来了。崔光龙介绍,村民得了甜头,曾经衰败的人气旺了起来。

定规立矩

艺术家村民相互协商制定规范,既要满足村民增收愿望,又要符合艺术村持续发展需要

“临近水源、岗地地貌,对崔岗发展是限制,但也成了机遇。”杨洁介绍,艺术家的自发进驻,让政府看到了乡村建设的另一条思路,找准了崔岗村生态、文化的发展方向。

“以前的泥巴路没有了,头顶缠绕的电线理顺了。”杨洁说,这几年政府加大对村子基础建设的投入,铺上了柏油路,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布置了污水微动力处理系统。

在政策引导上,政府也开始积极介入。“限定每个院落每月租金不超过800元,租期统一定为15年,同时每年支付给租房农户一定补贴,从合同签订第六年起,允许房租每年以5%的幅度涨价。”庐阳区副区长钱江介绍,因原先村里闲置房屋多而且比较破旧,艺术家重新装修动辄需投入十几二十万元,租期太短不利于艺术家入驻,而这么规定,就是要以尽量低的价格、尽量长的租期吸引入驻,同时兼顾农户利益。

“现在崔岗的体量还不大,下一步我们会扩大范围,同时公共艺术展馆、咖啡屋、书吧、茶吧等也都在配套跟进。”杨洁介绍。

在谢泽看来,崔岗能有今天的面貌已不简单。“不能急于求成、大拆大建,乡村发展不会一蹴而就,要自然生长。”谢泽强调。

与自然生长相伴生的,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注意。

谁家没个拌嘴争执、鸡毛蒜皮,如何保持艺术家与村民间的长久和谐?钱江认为,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艺术家与村民之间需要有相应的规范“兜底”。“容易出现哪些纠纷,问题出现后怎么解决,现在村里正引导他们相互协商、制定规范。”钱江说,“政府不直接出面定规,就是考虑到,很多村规民约,只有通过大家协商之后才能更好地执行。”

而另一方面,15年房屋租期一到,倘若村民坐地起价,艺术村何以为续?“现在的租房合同中有关于到期后艺术家优先续租的规定。”杨洁说。钱江介绍,“政府介入艺术村管理的总体原则,就是要既满足村民增加收入的现实要求,又符合艺术村持续发展的需要。”

对于崔岗的未来,钱江有自己的盘算,“不强求,希望有一天出现更多张岗李岗,那个时候,乡村文化发展才会是一个整体的提升。”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 人民日报 合肥市 庐阳区 艺术家 崔岗

庐阳全媒体
  • 庐阳区官网
  • 官方微博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