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商贸金融
如何聚商气?从城隍庙变迁看传统商业街区转型
2017年11月27日 10:37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安徽日报

原标题:如何聚商气?从合肥城隍庙变迁看传统商业街区转型

▼改造一新的合肥城隍庙南大门。

看庙会、赏民俗、逛古玩城、淘小商品……提起城隍庙,就会勾起合肥人满满的回忆。这一条昔日的繁华街巷经过改造后,2016年1月1日再展新颜。开业一年多来,新城隍庙人气如何?

环境改观人气不足,传统街区亟待业态升级

11月21日下午3点,记者来到城隍庙南大门,但见白墙黛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改造后的合肥城隍庙徽派风格十足。走进街区内,路面干净整洁,两旁的门店焕然一新,二楼成排的餐饮店酒旗飘扬。

记者看到,虽然环境改善颜值大增,但是沿街的门店变化并不大,经营的商品仍然是服装鞋帽、饰品、食品、百货等日用小商品。 10元一条的围巾、30元一条的裤子、50元一件的外套,低廉的小商品随处可见。在一家围巾店门前,赫然挂着“围巾10元一条”的招牌,而就在不远处,另一家围巾店门前,同样挂着“围巾15元两条”的招牌。

下午4点的街道上,游客并不多。在一家服装店门前,生意冷清,店主正在拿着熨斗熨衣服。 “现在生意很差,一天流水只有几百元,以前人气旺的时候一天营业收入几千元。 ”店主告诉记者,改造停业了一年多,不少老客户都流失了,人气还要慢慢恢复。

在老字号炒货店陶永祥号门前,几位顾客正在购买炒货。前来选购炒货的市民吴阿姨告诉记者,一直以为在改造,加上周边在不断修路,自己已经两年多没有来城隍庙了。

店主陶明亮告诉记者,店里生意大不如从前。 “以前高峰期顾客都要排起几十米的长队,每天营业额能达四五千元,现在顾客少多了,每天只有一两千元收入。 ”陶明亮介绍,陶永祥炒货店已经有近百年历史,传承了几代人,城隍庙这家店也已经开了20多年,为了保持产品原汁原味,仍然沿袭着祖上传下来的炒制工艺。

“产品还是原来的产品,不知道为什么客流就是上不来。 ”在陶明亮看来,老品种卖了几十年,虽然有一帮忠实的老顾客,但是品种单一,不如网上的产品种类繁多,更吸引年轻人的口味。自己也曾想过增加些新品种,但是担心影响品牌的纯正度。

“城隍庙自2016年元旦庙前区域对外放行以来,人气商气不断集聚,尤其赶上节假日常常人满为患,但是日常的客流量仍然有待提高。”合肥城隍庙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恒介绍,今年首届元宵文化节,城隍庙当日客流突破10万人次,刷新城隍庙客流量新纪录。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城隍庙总客流量达到40万人次,其中中秋节当天客流量达到8万人次。 吴恒介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合肥个私经济的发源地,城隍庙渐渐形成了以小商品批发为主的商业业态。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合肥城市功能的不断变化,以及消费环境的变化,以小商品批发为主的商业业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按照规划,新城隍庙的定位是打造成商旅文融合发展的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在新的消费形势下,如何培育新业态,实现业态升级尤其重要。

产权不集中成整合障碍,业态转型存在困难

晚上6点,华灯初上,位于城隍庙南门口的徽光阁渐渐热闹起来。

“以前徽光阁主要做小商品批发,卖些电缆线之类的五金电器,三楼是仓库,我们盘下来后重新装修改造,打算打造成商业综合体。”运营方安徽汇时尚商业运营管理公司负责人王章介绍,改造后徽光阁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目前共入驻40多户商家,入驻率

不足2/3。在徽光阁一楼,一家名为“香蜜媛”的旗袍店内,挂满各色旗袍,清新婉约,与店外古雅的徽派建筑相得益彰。“本以为城隍庙环境优雅,正适合开家旗袍店。 ”店主魏芳是城隍庙新入驻的商家,眼下的生意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顺利。

“目前商场人气还不足,上个月销售额只有两三万元。这间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店面,每个月要缴纳近万元租金,加上员工工资及设计手工费用,基本上不赚钱。 ”在魏芳看来,生意清淡,主要在于城隍庙街区的新业态还没形成,难以形成特色市场。 “老的业态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但新业态还没有形成。一两家特色产品单打独斗,形成不了集聚优势。 ”

“在人们的印象中,城隍庙就是卖廉价商品的地方,我们想打造品牌店反而不容易。像这样一件旗袍在商场售价可能要上万元,我们售价2000多元,还显得价格贵。 ”魏芳说。

硬件改造不难,难在业态培育。城隍庙特色街区现有资产面积5.5384万平方米,2017年以来,合肥城隍庙建投公司共整合3.63万平方米可招商资产面积,初步实现城隍庙街区内资产的可控、可管、可用,仍有一部分商户守着原来的小生意。“制约城隍庙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产权不集中。在现有的物业中,有省属资产,有市属资产,区属资产,还有很大一部分私人业主。产权主体复杂多元,整合难度大。 ”吴恒表示。 “很多店铺经营了几代人,他们习惯了原有的经营模式,往往缺乏转型的动力。 ”吴恒说,当前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引导广大经营户按照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的定位,改造传统业态,实现业态升级,打造城隍庙的新形象、新品牌。为了鼓励经营户转变经营理念,企业先后组织经营户到南京夫子庙等特色街区参观学习,并通过扶植典型的办法,带动经营户转型,比如发展文创类产品。

新业态悄然兴起,特色街区仍需培育市场

充满怀旧感的留声机,古色古香的中式摆件,个性化的欧式雕塑、壁画……在城隍庙大世界的百居易家居饰品商行,各种个性十足的家居饰品琳琅满目,惹人流连。

“小商品利润低,受网购冲击大。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居饰品需求量大增。 ”店主李斌告诉记者,2006年他便在城隍庙做礼品店,看准了商机便转型做家居饰品。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从一家不足50平方米的礼品店,发展到1000多平方米的家居饰品商行。

“现在一些个性化、创意化的饰品很受欢迎,像这款留声机价格几千元,一个月能卖20多台。我们不仅卖产品,还有设计师上门提供定制化服务,针对客人需求和房间布局量身定做家居饰品,现在每个月销售额超过50万元。 ”李斌说。

逛街累了,到鱼疗养生馆里泡泡脚,享受热带鱼亲吻脚趾的惬意,再抽上几口水果味的阿拉伯水烟提提神,别有一番滋味。

在徽光阁三楼,一家充满异域风情的鱼疗养生馆,吸引了不少顾客体验。店主程龙瑞看好城隍庙的长期前景。他表示,城隍庙历史悠久,充满浓郁的市井气息,相信随着业态的不断丰富,人气会不断上涨。


老的业态虽未退去,新的业态正在形成。 “新业态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相信随着明年城隍庙二期改造工程陆续完成开放后,业态会不断丰富,人气还会有所回升。 ”吴恒介绍,城隍庙重点围绕“文化、休闲、餐饮、购物”四大功能,打造具有浓郁皖风徽韵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区。 “一方面,恢复传统文化,突出城隍庙传统文化特色,通过恢复节庆文化、民俗文化,集聚老字号品牌,重新吸人气聚商气;另一方面引入高端定位的商业业态和城市休闲业态,打造新型街区式购物体验中心。真正把城隍庙打造成合肥城市文化的名片,让城隍庙成为本地居民常来、外地游客必来的文化旅游场所。 ” “改造后的城隍庙环境明显提升,但是市场培育还需要一个过程。 ”王章认为,当前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培育,比如减少租金、整合商业业态,吸引更多高品质的商家入驻,形成品牌集聚效应。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

庐阳全媒体
  • 庐阳区官网
  • 官方微博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