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媒体看庐阳
【合肥日报】向“新”而行 在时代需求中猛进
2024年11月01日 18:02 来源:庐阳区委宣传部     作者:庐阳发布

  合肥六中党委书记李斌

  化学教师汪宇

  科技辅导员鲍康胜老师

  高三年级部副主任邓中亚

  世代更迭,使命相传。历经风雨勇往直前的合肥六中,总是能在时代大潮中把握机遇,慨然焕新。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新一轮挑战随着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大潮呼啸而来。如何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如何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以最细的针“织”最全面的育人蓝图?合肥六中的创新者们向“新”而行,及时回应时代需求,蹚改革先河,在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育人”改革和多管齐下的“育人”方式创新,在如何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新时代理念转型、教与学深度融合等方面做出了广泛的探索和生动的实践。2020年6月,敢为人先的合肥六中获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学校”,至此,六中教育发展迎来了重大转折点和里程碑。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推动育人方式改革、回应新校建设期盼、对接集团化办学……抢抓每一次历史机遇、突破每一个历史关口,在持续不断的向“新”力中,六中教育人始终以最坚定的脚步走最长远的道路,以激越澎湃之志奋力解答重大的时代课题、书写崭新的历史荣光。

  1

  抢抓机遇

  当仁不让开“新”篇

  不被时代的大潮夹裹,力做时代的弄潮儿。时间的坐标来到2019年,彼时,合肥六中在新一任领导李斌的带领下,党建工作制度化与规范化逐步推进,全校领导班子和教师群体凝心聚力,正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等风来,风必至。也就是在同一年,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的下发,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机会永远青睐做好准备的人,面对整个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合肥六中党委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迅速行动,明确提出要实行学校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构想,随后稳步推进“合肥六中转变育人方式的三年行动计划”,在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率先揭开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大幕。

  “全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先后组织了干部培训会、教科研工作会、育人方式改革研讨会等,教学上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研究、新高考研究;德育上积极推进家校共育和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策略上以学科特色活动为载体,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从单向‘育分’到全面‘育人’,健全五育并举机制。”李斌说,六中全体师生以育人改革为契机,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在教育教学的多领域进行了诸多积极有益探索,初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指导范例和经验总结。

  2020年6月,合肥六中成功获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学校”,并承担了合肥市“双新”推进共同体的领头单位的责任,这是六中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和里程碑。

  2020年10月,合肥六中在三孝口校区召开了“育人方式改革·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工作推进会。会后,学校开始多领域组织教师加强教育政策研究,参加“双新”培训,全校上下形成了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育人改革试验田里,教师们逐步树立起正能量的价值观、科学的教育观、高效互动的教学观,“双新”示范活动和教育教学成果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2021年10月,合肥六中师生同心协力,完成了共11卷册的《“双新”建设成果之文集汇编》。内容涵盖了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学生发展指导、教育教学评价、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方式等全方位领域。这套科学、创新、可借鉴和可推广的“双新”示范校建设的教育改革经验总结引起了业界很大的轰动。2022年1月,合肥市普通高中国家级示范区(校)“双新”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基于提升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单元设计探究与思考学术研讨会、全国智慧教育峰会相继在合肥六中举行。以此为推手,2022年上半年学校组织全部学科组参加市教科院举办的“大研讨大交流”活动,坚持改革创新,立足课堂改革和学生全面发展,以深度教研促进“双新”工作落地生根。

  随后,在“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调研与考核中,《基于提升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入选教育部工作经验成果案例,《凸显评价引领,培养创新人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核、两翼、五维”特色评价驱动青年教师成长案例》成功入选合肥市教育局优秀案例,《三阶五维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实践报告》入选教育部国家级示范区(校)建设工作经验成果汇编,“大概念视域下高中学科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课题在省级实践成果会上展示。“大单元教学六中模式”在合肥市普通高中国家级示范区(校)建设学术研讨会上成功展示,引起全国同行的关注,也成为六中“双新”示范的一张靓丽名片。

  抢抓机遇,在高中育人改革中弯道超车的合肥六中,也在合肥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收获六项专项优胜奖,成功跻身全市第一的行列,六中教育教学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2

  乘势而上

  创新培养布“新”局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更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长远谋划、科学布局。正所谓育人先育师,2022年5月,合肥六中在推进育人改革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办了安徽省首家“校中校”——青年教师学校,这一全新的探索,为拓展“双新”工程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储备,也为六中培养了大批符合时代需求的师资力量。

  青年教师学校课程由公共必修课程和小组合作学习课程组成,学员参加学习培训实行学分制管理,参加培训课程完成学习考核达到规定学分后,颁发结业证书。公共必修课程中,有包括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学习、职业道德素养学习、优秀名师案例学习、生涯规划设计学习等在内的师德研修课程,也有包括教师的目标定位与专业追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素养、青年教师课题研究指导、青年教师论文写作、教师个人价值实现与专业发展等在内的专业成长课程,满足“新手”教师的进阶需求。小组合作学习课程主要包括读书交流、校内外实践活动等,让学员在实践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学校就像是一个‘孵化器’,让我们在迈入工作岗位的初期得到了有效快速的成长,通过系统学习和‘青蓝结对’一对一指导,让包括我在内的新教师得以更快站稳、站好讲台。”化学教师汪宇2020年入职合肥六中,也是青年教师学校开办后的第一批学员。他分享,青年教师学校的成立让新教师有了学习的方向,也在实践中更容易获得归属感。2024年8月,汪宇在合肥市第九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获得综合奖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和四个单项一等奖。回忆参赛过程,他表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赛程时间较长,比赛项目较多,对于参赛选手的精力和意志力都是一个大的考验。“比赛期间,学校领导邀请安徽省名班主任为我多次指导,学校优秀的前辈无私分享经验,青年教师学校的‘同学’帮助我一起打磨各项材料,是团队的力量给予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回望名师的成长之路和名校的发展历程,教研无疑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育人理念的不断发展,时代也给高中教研赋予了更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时代之“变”中探索出一条贴合教师发展、符合学生认知、适合学校建设的教研新路径,一直以来都是合肥六中关注的重点。

  “对于学生来说,每周学习的开始是周一,但对于合肥六中教研组的老师们来说,周日已是每周的起点。”合肥六中高三年级部副主任邓中亚分享,每学期初,年级部就统筹各教研组确定“一周一主题,一周一主讲”的教研计划,整体把握教学教研内容安排。每周日晚,各学科教研组填写好《教研活动预告单》,细化下周教研活动安排。老师们在教研上的深耕细作,正是为了在课堂上提质增效。合肥六中摒弃“题海战术”思维,在作业设计和作业管理上实现减“量”增“质”,推出《合肥六中领航作业》,教研组通过集体研讨对各类习题的选择与创编,围绕教学重难点将教材题、习题、高考真题和自编题等有机结合,以高质量作业领航“新高考”。

  通过青年教师学校加强师资培训培养,通过名班主任工作室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和教育管理水平,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铺设出全方位、立体式的成长网络,馨风浸染,六中的老师们逐步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正确的质量观,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如火如荼,三阶五维育人体系日新月异。在向“新”力的不断推动下,学校获得国家和省级比赛奖项的教师络绎不绝,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等层出不穷,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接踵而至。

  3

  启智润心

  量体裁衣育“新”人

  在新时代育人环境中,育时代新人。对于合肥六中而言,育人改革不仅是培养模式、课程结构等体系的“重建”,也是育人目标的“重申”,“促进学生主动、充分、健康发展”的育人理念,在时代需求中,也变得更加具象化,学校需要更加聚焦学生自主发展、沟通合作、创新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兼顾升学准备和就业准备双重任务,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创新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合肥六中以创新为抓手,对青年学子进行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近年来,合肥六中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9年,鲍康胜开始担当六中科技辅导员工作。15年里,从“榜上无名”到多次填补安徽省科创赛事获奖“空白”,合肥六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完成了跨越式发展。从2009年至2024年,合肥六中累计获科创类国家级奖项47次,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15次;学科竞赛中先后获得18枚国家级奖牌,161人获得省级一等奖;合肥六中25位学生获得合肥市科技创新市长奖,获科技创新省一等奖280多项,市级奖项500多项次。2020年,学校被教育部、中国科协授予“2020英才计划优秀组织实施单位”,2024年被中国科协、教育部授予“中学生英才计划”十周年优秀学校。鲍康胜表示,学校科技创新成绩的获取与历届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多年来,合肥六中一直坚持在日常教育教学外,为学生开设竞赛班、机器人班等特色班,通过聘请优秀的教练提供理论指导和上机操作,创造各种条件让善于动脑、乐于动手的学生有机会真正接触科学实验,自己动手把兴趣爱好、奇思妙想变为现实。

  2022年,合肥六中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分别签约合作,共建量子信息科普教学基地与茶学科普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普作用,持续完善“五育融合”,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为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2024年10月,依托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量子力学课程”和“魅力中国茶课程”正式开课,秋日的暖阳下,高一年级80位学生走入科创楼量子科技创新实验室和茶学科技创新实验室,开始了他们的创新之路。

  了解学生需求,量体裁衣,从而采用更加贴近学生的育人方式,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合肥六中育人理念和方式的重大转变,迅速迎来校园活动的蓬勃发展。各学科闻风而动,打造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品牌活动,如语文组的“风雅诗会”、文言文翻译比赛、古诗文素养大赛、课本剧表演,英语组的莎士比亚课堂剧、英语戏剧周、单词王争霸赛,化学组的化学方程式大赛,历史组的文化周主题游园会,地理组的地理大会等,丰富的学科品牌活动和社团活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集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升了核心素养和综合技能。

  同时,为了适应新时代家庭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合肥六中还创建“家长学校”。2021年12月,合肥六中家长导师团正式成立,共有34位家长受聘为六中导师,家长导师“持证上岗”,为同学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职业生涯课堂”。2023年3月,打造“家长职业大讲堂”,拓宽“家长学校”内容,开展了“家长职业分享”活动,让来自不同岗位、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们以职业身份走进课堂,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职业规划。

  4

  巧用天时

  锐意进取展“新”颜

  回望历史,合肥六中早期在校区环境、教学设施等方面略显陈旧,但经过一代又一代六中人的接力拼搏,如今的校园已焕发新颜。

  2018年,校领导班子抓住合肥市大力开发老城区和发展新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提出了建设新校区的发展战略,并获得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占地260.24亩的合肥六中菱湖校区随之拔地而起。

  2022年,合肥六中菱湖校区正式投入使用,立于恢弘大气的新校区内,目之所及皆是美景,校内各建筑间以连廊相互串联,菱形楼栋、绿茵场地、中央平台下的泮池微波徐徐。菱湖校区办学规模为120个教学班,可容纳6000名学生,每栋教学楼均设有教师办公室、智慧图书室、学生服务间、录播教室、多功能教室、实验室以及共享学习空间。此外,校科创中心集探究室、steam教室、VR教室等于一体,校图书馆融入国学阅览室且具备心理咨询、静态放松、沙盘游戏、生涯规划等功能,各类设施一应俱全。

  李斌介绍,新校区建设之初便提出了“未来学校”的设计构思,着眼新时代学生身心发展需要,通过高标准建设实现校园内历史人文、现代科技、湖风皖韵、婉约秀美等融为一体,致力于带给学生至善至美的学习生活体验。

  菱湖校区的投入使用解决了合肥六中多年来在“硬件”上的发展困局,此后,新桥校区的建设、百花井校区的改造,更是为合肥六中的发展再添新动力。为扩大名校优质资源辐射引领范围,在市委、市政府决策指导下,合肥六中新桥校区选址于合肥经开区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新桥校区总用地面积约230亩,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设计办学规模约5000人。2023年8月,新桥校区正式开建,预计2025年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教学楼后四季常青的水杉林,图书馆南边小广场绚丽的紫薇花,篮球场旁火红的石榴花……合肥六中的百花井校区虽不是最美最新,但从这里走出的六中师生都对它有着深深的眷恋。这所始建于1954年的校区,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它承载着六中好几代人最深刻的记忆,也是六中文化的根脉所在。为满足教育需求,提升教学服务能力,2024年8月,百花井校区正式开始提升改造,预计2025年可招收学生1200名。

  随着菱湖新校区正式投用,如何对相对分散的校区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合肥六中实行以校党委领导下的“校区负责人制”作为破解难题的“钥匙”。合肥六中任命各个校区的年级部主任为该校区教育教学工作主要负责人,同时三名校党委委员各分管一个校区,李斌作为党委书记总揽全局,统一协调六中各校区工作。“校区负责人制”既充分调动了各校区的管理积极性和发展潜能,同时也保障了校党委对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掌控。两年来,实践证明校党委领导下的“校区负责人制”不失为做好多校区办学、协同发展的有益探索。

  从“百花井”到“菱湖”再到“新桥”,六中人用“含蓄内敛、包容担当、自强向上”的精神特质,不断厚植人才培养沃土。未来,合肥六中三个校区在校生规模将超过万人,立于发展的交汇点,新的教育篇章,将从这里开始书写。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

庐阳全媒体
  • 庐阳区官网
  • 官方微博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298号